[秋田] 白神山地之黃金森林

IMG 2938 拷貝

1.白神山地環境介紹

a.地理環境

白神山地是跨越日本青森西南部及秋田縣西北部的廣闊山地。199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登錄成為世界自然遺產,與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築物、姬路城、屋久島一同成為日本最初的世界遺產。白神山地總面積約13萬公頃,其中1萬139公頃為核心地帶,青森一側面積占總面積的74%,約126.3平方公里,剩餘的43.4平方公里位於秋田縣西北部。白神山地以世界上最具規模的山毛櫸森林令人驚豔。曾經大量分布於日本山區丘陵的山毛欅,在過去由於木材加工技術水準不足,含水量高的山毛櫸木材利用價值不高,在擴大造林的政策下,山毛櫸紛紛被砍伐,改種植檜木或是杉木等高經濟的樹種,現今已逐漸減少。但由於白神山地遠離都市,未經人類大規模破壞的山毛欅林得以完整地被保留下來。森林中除了山毛櫸等各式各樣的植物外,白神山地棲息著80多種珍貴鳥類、日本猴及日本國家天然紀念物日本鬃羚等珍稀動物形成豐富的生態圈。也正因如此有珍貴的自然價值,而被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

b.山毛櫸森林的獨特性

山毛櫸在日文又被稱為「橅」,依字型可解讀為無用之木,其命名的原因正是因為自古這種樹木對於人類社會而言,基本上沒有太大用處。卻也由於這樣的「無用」,使得白神山地這一大片山林免除被大規模開採的命運。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與越來越多的研究,看似對人類無用的山毛櫸森林對水土保持有驚人的效果,

白神山地森林的歷史約莫可回溯至上千年,沒有人為干擾,日本夏季常有的颱風北上時能量也一路耗損,抵達秋田時威力多數已大減不少,對森林的破壞力不足,而山毛櫸的保水能力強大,森林火災也不易發生,所以一直都呈現一種成熟森林的穩定狀態。

白神山地裡的山毛櫸壽命大約250年,每棵樹的境遇不同,有的又高又瘦,有的運氣好,長得又粗又壯,枝葉繁茂。成熟的山毛櫸森林裡,陽光都被原本奪得先機的老樹給搶光了,林下生長機會頗少,只有一些新苗默默地竄出,貧脊地慢慢長,十年的樹幹或許我們一隻手都握得起來,只能等待再等待。一但某天老樹倒下,把空間讓出來給新苗,頓時呈現一種活潑勁發的狀態,直到數十年後,佔得先機往上伸長快的,努力把陽光佔滿,絲毫機會都不讓給其他兄弟。

除了穩定的演替,森林裡也呈現一種和諧的狀態。沒有一棵樹會想長得特別高,突出太高,日本海吹拂來的季風強勁又冷酷,長得太高大雖然可以先佔滿陽光的照射,但也迎風首當其衝,折枝倒木是家常便飯,好不容易爭得的空間,一個不留意又會拱手讓人,所以大家都一般高,樹與樹彼此之間界線也拿捏得不錯,不太會跟隔壁打架,減少斷枝的風險。

活著的樹木是動植物的棲身之處,死亡後的山毛櫸則與其他植物等落葉一起自然腐朽在山林中,形成營養豐富的腐植層,像海綿般收雨水形成天然水庫。也因此白神山地豐富的自然生態在學術研究上也提供了許多重要的貢獻。

IMG 2654 拷貝

2.青秋林道的住民環境運動

白神山地雖然是日本第一批成為世界遺產的成員,但是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契機卻是源自於青秋林道建設的反對運動。戰後的日本在國土復興強大的目標下,以促進經濟成長的理由,開啟了大建設的時代。日本山區廣大的林業資源自然也成為重要的經濟來源,隨著木材的採伐,林道也越來越深入山林之間。青秋林道便是在這樣的思維下所計畫的一條林道。

1982年青秋林道在林野廳的補助下動工,預計從秋田的八森穿越白神山地,通過無人的原生森林後抵達位於青森的西目屋,全長約29.6公里。不過在同時間,因經濟開發所反思的自然保護運動也開始盛行。青秋林道的開闢固然可以帶來經濟上的利益,但同時也讓當地居民的生活用水以及生命安全受到威脅。1963年秋田藤里町的粕毛川上游曾發生土石流,造成嚴重的傷亡。之後雖然蓋了防災用途的素波里水庫,但是在1972年,豪雨再次重創當地。不斷重複發生水災的教訓讓町民開始思考森林與人的關係。

1983年秋田與青森的當地居民分別發起了白神山地自然守護組織及青秋林道反對運動,1985年在秋田市更舉辦了山毛櫸的學術研討會。山毛櫸在戰後擴大造林計畫為主軸的林業政策下,原始的山毛櫸森林大規模地被砍伐,由高價值的人工林所取代,而青森秋田交界的白神山地正是日本所剩不多的山毛櫸純林。

本來只是東北地方的環境保護運動意外地引起了全日本民眾的矚目,獲得了來自各地民眾約1萬多人的連署。白神山地因地形險峻,地質容易崩壞,而冬季積雪因鄰近日本海積雪量豐厚也容易發生雪崩,林道的開發不但無法達到原本預期的經濟效益,反而讓貴重的原生林被切割,最終青秋林道興建計畫中止,而深入調查後的學術成果也讓日本政府開始重視這塊世界上最大的山毛櫸純林。進而在1993年提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為世界自然遺產。

3.親近世界遺產的方式

7原始純林 拷貝

a.二之森(二ツ森コース)

白神山地世界遺產登錄範圍面積廣大,多數地區均杳無人煙,也無道路可以抵達深處,即是是採山菜,狩獵,或是釣魚等活動也都因溪谷險峻,幾乎人類活動都被阻絕在外。而位於世界遺產登錄範圍邊線上的二之森(1086公尺)正好因為青秋林道建設中斷的位置附近,所以相對容易到達。

二之森步道是白神山地山區之中相當平易近人的山岳,從登山口開始來回只需兩小時,即可抵達世界遺產範圍。從二之森山頂往北望去,即可望見白神山地的最高峰白神岳(1235公尺),及有津輕富士之稱的岩木山(1625公尺)。

二之森四周都是屬於世界遺產範圍內,眼前舉目所見都是廣大的山毛櫸森林,仔細看森林的樣貌會有點神似一顆一顆的花椰菜,這些山毛櫸森林自古以來幾乎都沒有任何人為的侵擾,日本取用森林資源運用相當普遍及廣泛,如果登上日本任何一個山頭,都非常容易看到人工林的存在,而眼前的這片森林保留原始森林的完整樣貌,近千年來都是自然地演替與循環,可說是相當珍貴的自然襲產。

9田苗代濕地 拷貝

b.藤里駒ケ岳(藤里駒ケ岳コース)

這天我們來到秋田縣的藤里町,目標是藤里駒之岳(1185公尺),案內人是秋田白神山地嚮導協會的齋藤作美先生。戰後團塊世代出生的齋藤先生原本是在北海道等地從事林業工作,後來回到藤里町繼續跟山林有關的工作,熟悉山林的他從藤里町世界自然遺產中心出發後,一直到黑石澤登山口都滔滔不絕地為我們介紹當地林業狀況及白神山地成立的經緯,宛如一部活歷史,將白神山地的森林面貌深深地建立我們的腦海之中。

登山口起登後約15分鐘,會先來到田苗代濕原。這塊濕原如果在初春到訪,融雪之中佈滿白色的水芭蕉,煞是好看。秋天來到這裡則是紅葉交織,充滿著繽紛的色彩,宛如印象派的奔放畫作。途中在齋藤先生的解說下,也能清楚地感受到森林演替的特徵,感受到不同生命的步伐的前進與消退。
藤里駒之岳原本是原路往返,但是由於登山客眾多,對步道與環境產生不少壓力,於是又另闢新道,從濕原之後改採O型縱走,如此便可讓山林獲得喘息,同時也讓登山客於往返路途有不同的視野與感受,一舉兩得。

12老樹 拷貝

C.藤里岳岱自然林健行(岳岱教育林)

世界遺產範圍內的藤里是個靠山吃山的小鎮,除了採山菜狩獵,過去林業相關產業也不少,或許是山毛櫸能運用的範圍不廣,有更多樹種比山毛櫸還好用,藤里採伐的範圍並不大,也因此意外地保留許多山毛櫸森林。

離鎮上不遠的岳岱自然観察教育林就是一片可以近距離觀察山毛櫸森林的區域。當地居民很早就意識到山毛櫸森林的保水能力強大,也要求山野廳就近畫了一塊純林來大家親近。

有趣的是這塊土地上剛好是採伐界線,所以在這裡可以輕易地看到與比較人工林,開伐後的二次林與原始林的不同,一路上跟著齋藤桑在岳岱教育林裡講著山毛櫸森林裡的故事,聽來實在過癮。

園區深處也住著一位綠的巨人,年齡推斷400年以上,號稱是白神之森林霸主。不過即使是森之王,一但時間到了,就開始會面臨大自然的種種考驗,這位綠巨人數年前就有半邊被颱風撕裂,但顯然它還不想把這片天空讓出,依舊生命力強大地活著,而讓出來的半邊天空,立刻就有數棵等待已久的小朋友努力向天空伸展,一年甚至長高一公尺多,努力地想要加入20幾米高的樹群社會,再一起抵抗日本海來的強風,與豪雪。

或許對大自然來說這裡就是一片再「普通」不過的森林,但也因為他的普通,也才能長久穩定的發展,讓數千年後的我們能依舊看到數千年前的模樣,感受著千年來的變與不變。

2森林凝視1 拷貝

4.白神山地與人的關係解讀

據學者研究,1萬6千年到3000年前的繩文時代,日本東日本區塊幾乎都為山毛櫸及楢木等落葉闊葉林所覆蓋,春去冬來,日復一日地循環,繩文人所仰賴的生活所需,幾乎都靠著這些落葉闊葉林維繫,豐饒的山毛櫸森林一直提供著繩文人的需要,也因此當時人口幾乎都集中在東日本,一直到彌生時代稻作傳入日本,人口才開始分散。

繩文時代是個與自然共生的社會,透過自然循環,適度取用自然資源的理念,達到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也帶給我們許多的反省與發想。

白神山地的生態保存。願意放棄利益,轉而保護自太古以來的原始山毛櫸森林,白神山地周邊的住民們讓我們看見了「循環與再生」「自然與人類共存」的良好典範,登上白神山地的稜線,望著自遠古以來就無人干擾的純淨世界,也讓我們得以借鏡,有機會深思最近台灣山林之中的紛紛擾擾,找到保存與利用的平衡點。

更多白神山地的訊息可以點閱秋田白神觀光(あきた白神ツーリズム)網頁:

https://visitshirakami.com/tc/